新发现:江苏考古新发现
这一年,江苏考古在遗址发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月初,江苏省文物局对2021年发掘的古县遗址进行了发掘评估,古县遗址考古成果于2022年初正式公开。此次遗址发掘历时近一年,古县遗址情况基本明朗,与史料记载相符,确定古县遗址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永平”、“永治”遗址。
四月底,盐城新增50余处古盐业遗址,为盐城盐业历史发展再添新篇章。九月初,苏州塘背遗址的发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遗址今年正式命名,发现了明清、汉代、春秋、马桥、良渚、崧泽等时期的清晰文化积淀,填补了苏州区域文明溯源的空白。十月初,淮安金湖塔基遗址考古勘探启动,城墙遗址的寻根之旅由此拉开序幕。
苏州塘北遗址
11月初,连云港市海州区发现大型西汉墓葬群,并命名为海州尹马池墓地;11月底,徐州文庙街区地下城遗址考古发掘出土各类陶瓷器、金属器等文物1600余套;同时,江苏盐城出土了一批重达1.5吨的唐宋古钱币。
2022年,江苏考古工作者用脚步丈量了每一寸土地,不断增加的文物遗址让我们离几千年前的江苏越来越近,考古遗迹给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让我们知道几千年前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新玩法:文创不止是文物周边,新“整体活动”兴起
如何穿越历史,将文物与当下联系起来?文创是极佳的表现方式。2022年,文化消费不断升级,除了传统博物馆,文创消费成为文博消费的最大组成部分。2018年以来,文创IP被广泛运用,博物馆文创开始逐渐淡出“旅游纪念品”、“柜台尘客”的印象,转型成为时尚单品。2022年,博物馆文创势头依旧强劲。
创新玩法无疑是今年文创行业的关键词。如今,国内各大博物馆纷纷开启个性化文创设计,文创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如何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文创产品“活”起来、更好玩,才是今年的出路。今年风靡的甘肃省博物馆周边“青马”便是其中之一。以文物马踏飞燕为原型的文创“青马”一经推出便火爆网络,其神奇的表情和动作,让人很难不心动。
今年,文创市场出现了一个新风向,那就是“机械解密书”,脱离了文物收藏,将重心放在了博物馆本身的文化背景上。于是,一系列以博物馆为背景的悬疑类“机械解密书”诞生,可玩性高,观赏性强,部分机械书还能与现实场景互动。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都根据各自的文化背景,推出了悬疑类历史“机械解密书”,在市场上颇受年轻人的追捧。沉浸式的历史解密互动,打破了文创紧紧围绕文物展开的常规思路,文化本身也能“焕发新生”。
新趋势:文化和博物馆行业走向数字化
我国文博行业将往哪个方向走?答案几乎毋庸置疑——数字化。2022年是数字技术爆发的一年,前两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博物馆开始探索数字化之路。到2022年,数字化建设已趋成熟,云博物馆颇为流行,VR展厅沉浸式展览也不再罕见。据《2022文化博物馆数字化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7月,北京等30个城市开始建设博物馆城市,云展览、云直播、云论坛、云讲座等数字展示形式成为多数城市发展文化博物馆数字化的重要举措。
在博物馆城建设上,南京也不甘落后。南京博物院等老博物馆营造出“氛围感”,民国博物馆让游客仿佛直接穿梭在民国街头,带来非同凡响的观展体验。红色主题博物馆也多种多样,各类教育活动、展览吸引观众眼球。根据《南京市建设博物馆城发展规划》,南京将建立更多博物馆。规划指出,到2025年,南京力争新增备案博物馆100个,力争新增国家级博物馆5个以上,每年举办展览300场以上。南京博物馆城未来可期。
2022年,各大博物馆也开始“上线”。随着今年数字藏品的火爆,文物数字化收藏成为热潮,上线数字藏品数量突飞猛进。积淀千年的传统文化与新生的元宇宙碰撞,让沉睡千年的珍宝成为潮流社交符号,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区块链世界,为文物IP如何焕新提供更多可能。
就在12月27日,全国首个国家级合规数字资产二级交易平台——“中国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正式宣布将于2023年1月1日上线。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文博行业将在数字化的道路上继续稳步前行,探索更多可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沉昭
盛媛媛 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