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股市板块中,数字货币概念股无疑是表现最抢眼的。
这一切都源于4月14日晚间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显示央行数字货币在中国农业银行账户内正在进行内部测试。随后,有媒体报道称,苏州相城区是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重要试点地区。苏州相城区各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工农建行四大国有银行发放工资的工作人员将完成央行数字货币安装四月份的数字钱包。 5月份,他工资中50%的交通补贴将以数字货币的形式支付。
4月17日晚,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针对央行数字货币内测发布最新回应。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表示,目前网上传输的DC/EP信息是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已经正式发行。目前数字人民币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的商业运营,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产生任何影响。
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营
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央行数字货币正在扩大应用场景进行测试,为未来正式推出“演练”。
除了上述的苏州相城区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将部分使用数字货币进行工资支付试点外,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最新回应来看,未来的冬奥场景也有望作为测试应用场景。 。
据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系统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同时坚持两级运行、M0替代、可控匿名。工作遵循稳定、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现阶段已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不断优化完善功能。
不过,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强调,目前试点测试属于内部封闭测试,属于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将正式上线发行。目前数字人民币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的商业运营,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产生任何影响。
多位国有主要银行人士近日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各家银行负责央行数字货币项目的部门不同。有的在支付清算部门,有的在运营管理部门、互联网金融部门等,但目前确实处于内测阶段,选择个别商业应用场景进行尝试。
据某大银行人士透露,目前银行只针对极少数群体开放数字货币钱包进行试点,所以目前还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各大银行人士则认为,与人们习惯使用的微信、支付宝等电子钱包相比,央行数字货币缺乏优势的C端应用场景,因此各方仍处于不断探索和测试阶段。
数字货币概念股“降温”
本周市场传出的央行数字货币内测也带动数字货币概念股连续多日走强。 Wind数字货币指数显示,4月13日至4月17日,该指数涨幅超过10%。
不过,有趣的是,一些被市场视为数字货币概念股的上市公司(如汇金、聚龙、瓜奥科技、高伟达等)却相继发布澄清公告,撇清与数字货币的关系。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声称目前“公司未直接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在回应中强调,“目前数字人民币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的商业运营”,无疑会给数字货币概念股“降温”。事实上,数字货币板块在连续多日上涨后,17日自高位回落。
数字货币来了,你还担心什么?
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准备了近五年。其功能和属性与纸币类似,但其形式是数字化的。那么,未来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存入银行账户,或者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甚至可以从银行ATM取款和存入。
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峰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功能和形式应该与现在的数字钱包类似:
首先,它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和账户管理功能。用户体验与目前主流的数字钱包没有太大区别。主要增加手机芯片支付的双离线支付方式。
其次,附加的四类账户可以通过注册手机号码或电子邮箱地址来完成,满足一定程度的匿名性。
第三,央行数字货币采取渐进式推广方式,从四大银行薪资发放、公共服务场景的用户开始,逐步向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拓展。
不过,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会对人们的日常资金转账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一些市场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隐私担忧。尽管央行强调数字货币可以满足匿名支付的需求,但与传统纸币的防追踪优势相比,数字货币的使用至少仍需要依赖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也表示,出于反洗钱考虑,央行还对数字钱包设立了分级和限额安排。比如手机号注册的钱包级别最低,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上传身份证和银行卡,即可获得更高级别的数字钱包;如果你去银行面试,可能没有付款限额。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近日撰文表示,有必要对央行有限的数字货币进行深入观察,看看它会对当前的数字金融格局产生什么影响。还需要观察数字货币的支付功能对当前支付的影响。系统会产生什么影响?匿名数字货币不需要通过现有的电子支付账户进行支付。这将如何影响大科技平台积累大数据的方式也值得观察。未来,机器人投顾、二代支付、央行数字货币等可能成为新的热点领域,但同时也要注意防范意想不到的新风险。例如,如果数十亿人使用的支付系统被黑客攻击,过去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但现在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数百万用户正在观看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的新媒体。券商中国拥有平台上发布的原创内容的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ID:
温馨提示: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和简称,即可查看个股价格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和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