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公司、母基金
私募股权孵化成新趋势
2014年底,放开期货资产管理“一对多”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由审批改为登记备案。此外,投资范围扩大,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开始正式拥抱大资管时代。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到819亿元,增长6倍多。
引人关注的是,2015年,期货资管呈现出一些新元素:新机制、新产品、新业务,包括资产管理公司、母基金(FOF)、私募股权孵化等。
作为期货行业的传统龙头公司,永安期货的走势具有行业标杆意义。永安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上进行了几项重大创新:一是机制创新,参股永安国富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股权激励和支持公司优秀投资经理。参与,提供投资人才。创造更大的平台和发展空间;二是产品创新,探索FOF、结构化等多种形式。”
自2012年获批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以来,已有77家期货公司在证监会办理资产管理业务登记备案。但资产管理公司开放的平台和灵活的机制显然更具吸引力。中国中期协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中信期货、天丰期货、混沌天成期货等12家期货公司获批设立资管子公司。最新获批的是合合期货,该公司设立的合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于11月底正式注册。
今年私募行业的爆发式增长,给了FOF产品很大的发展空间。多家资管机构纷纷推出此类产品,期货公司资管也不甘落后。除永安期货外,瑞达期货11月推出商品期货FOF,新湖期货与浦发银行发行母基金FOF产品,海通期货与民生银行合作。 FOF通常涉及期货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不少公司都进行了相关尝试。
私募孵化是资管平台重要的衍生业务,该业务也成为今年行业的热点。以海通期货为例,该公司资管部门成立了“私募工作室”,为私募提供定制化服务。从行政服务、投研支持、产品发行三大方面为私募股权提供支持。结合种子孵化基金,打造私募股权孵化平台。
主动管理能力颠覆行业格局
对于任何资产管理机构来说,主动管理能力就像塔顶的宝石。与渠道业务相比,主动管理产品通常涉及利润分享,如果做得好,可以给机构带来巨大的收益。期货资产管理也是如此。今年以来,行业分化明显。一些具有较强主动管理能力的期货公司涌现。行业质变已经悄然发生,甚至开始颠覆行业格局。
有望成为行业首股IPO的瑞达期货,虽然没有显赫的股东背景,但凭借期货资管主动管理业务,近年来发展势头令人鼓舞。
瑞达期货总经理葛昌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我们资管业务规模增长明显,从去年年底的1.2亿元,到现在的数十亿元,大部分这是自我管理的产品。 。股指期货受限制后,整个行业受到很大影响,但我们资管业务的规模不减反增。”
葛畅表示,“我们的资管产品都不涉及股票,只做自己熟悉的领域。资管和投研团队总共有30多人,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其中1/3是已经在瑞达期货工作10多年了,资产管理产品保持着独立性和纯期货特性,策略和产品不断丰富,取得了良好的盈利和成长性,在独立管理方面,我初步想到了寻找。外部交易者,但是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但自建团队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终实现了从卖方研究到买方投资研究的转变。”
另据透露,瑞达期货目前也在考虑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
资产管理业务强大的独立管理能力助力瑞达期货整体转型,利润也随之增长。据了解,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已突破1亿元,超过去年,预计今年将突破2亿元。考虑到下半年行业经纪业务整体萎缩,利润增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期货资管业务。
毫无疑问,资产管理业务已成为企业转型的利器,独立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正在占据主动。记者从永安期货获悉,前十个月,永安期货实现净利润约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60%。新兴业务对收入贡献较大,其中资产管理和咨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90%。
证券时报 沉宁
手机登录请点击此处下载期货云开户APP